說真的,第一次在俄羅斯零下十度的街頭喝到那碗冒著熱氣、濃郁到化不開的番茄羅宋湯,那種從喉嚨暖到胃裡的感動,我到現在都記得!回到台灣後,那股想念怎麼也壓不住,開始了我的番茄羅宋湯食譜瘋狂實驗之路。試過各種版本,從正統的俄羅斯做法,到台灣媽媽們充滿智慧的改良版,中間不知毀了多少鍋湯(笑),終於調配出幾款我覺得超級滿意、每次端上桌都會被掃光的番茄羅宋湯食譜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保證步驟清楚不藏私,廚房新手也能輕鬆駕馭!

經典俄式番茄羅宋湯食譜

這款是我的心頭好,努力還原當初在俄羅斯喝到的震撼滋味,食材雖然多一點,但風味層次真的沒話說。

食譜特色

濃郁、厚重、酸香鮮明是它的標誌。關鍵在於大量新鮮番茄打底,加上長時間熬煮的牛骨湯頭,還有不可或缺的甜菜根(就是台灣常說的「紅菜頭」)帶來的獨特風味與深寶石紅。喜歡道地東歐風味的人絕對要試試看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。不過我得老實說,甜菜根的味道非常特別,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接受,第一次做可以放少量試試水溫。我那挑剔的表弟第一次喝就皺眉頭,但我超愛!

必備食材(約6-8人份)

想熬出夠味的湯底,這些材料真的不能省:

食材分類 材料名稱與份量 關鍵備註(台灣採買小提醒)
湯底主角 牛腱肉或牛肋條:600克 (切大塊) 帶點筋油的部位燉久更軟爛好吃
牛大骨:1-2塊 (可不加,但風味差很多) 傳統市場或超市冷藏櫃找找
蔬菜基底 大型牛番茄:4-5顆 (約800克) 選熟透軟一點的香氣足!
中型洋蔥:2顆 (切丁) 紫洋蔥或黃洋蔥皆可
紅蘿蔔:1.5條 (約200克, 切小丁)
西洋芹:2支 (約150克, 切小丁) 香氣來源,別省略
高麗菜:1/4顆 (約250克, 切絲或小片) 台灣版本常放更多,但傳統俄式量較少
馬鈴薯:中型2顆 (約300克, 切滾刀塊) 最後半小時才下!才不會煮到消失不見
靈魂要角 甜菜根:中型1顆 (約200克, 去皮切小丁) 賦予經典紅色與特殊甜味,超市或傳統市場找
番茄糊:3大匙 濃縮風味關鍵!推薦「可果美」或進口品牌
提味香氣組 大蒜:4-5瓣 (切末)
月桂葉:2-3片
黑胡椒粒:1小匙 現磨的更香
新鮮蒔蘿:適量 (裝飾用,沒有可省略) 傳統必備香草,超市冷藏香草區找
調味四天王 鹽:約1.5~2小匙 (邊煮邊嘗調整) 最後階段再調足
白酒醋或蘋果醋:1大匙 提酸解膩,最後加
糖:1茶匙 (平衡酸味,視番茄酸度調整)
橄欖油或無鹽奶油:2大匙 炒蔬菜用

詳細做法

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費時但值得,讓你的週末充滿療癒的燉煮香氣:

  1. 處理牛肉與熬湯底(這步最重要!): 牛腱肉塊先沖洗擦乾。取一個大湯鍋(建議至少5公升),冷水放入牛肉塊和牛大骨,開中大火。水滾後續煮3分鐘,會看到浮沫不斷冒出。關火,把肉和骨頭仔細沖洗乾淨,鍋子也洗乾淨。這個「跑活水」的步驟能去除腥味雜質,湯頭才會清澈不混濁。洗淨的肉骨放回乾淨湯鍋,加入足量的冷水(水量要完全蓋過肉骨並超過5公分以上),放入1顆對切不去皮的洋蔥、1條切大塊的紅蘿蔔、1支切段的西洋芹、黑胡椒粒、月桂葉。大火煮滾後立刻轉最小火(湯面只有微微冒泡的程度),蓋上鍋蓋,耐心燉煮至少2小時。中間偶爾撇掉浮沫。時間到,把湯裡所有材料撈乾淨,清澈香濃的牛高湯就完成了!牛肉塊取出稍微放涼後切小塊備用。
  2. 蔬菜爆香炒出風味: 取一個厚底深鍋(鑄鐵鍋或深炒鍋),放入橄欖油或奶油,中火加熱。先下切丁的洋蔥,炒到透明飄香(約5分鐘)。接著加入紅蘿蔔丁、西洋芹丁,繼續拌炒約5分鐘,讓蔬菜甜味釋放。這時加入切小丁的甜菜根(關鍵角色登場!),拌炒均勻約3分鐘。(小提醒: 甜菜根汁液容易染色,砧板和手要留意)然後加入蒜末炒香。
  3. 番茄糊與番茄的魔法時刻: 將火轉大一點,倒入番茄糊(Tomato Paste),快速翻炒約1-2分鐘,炒到番茄糊顏色變深、香氣濃郁飄出來。這一步稱為「抓赤」(台語),是讓番茄風味濃縮昇華的秘密!接著放入切塊的新鮮牛番茄,持續拌炒。番茄會開始出水變軟,這時可以稍微用鍋鏟壓一壓,幫助釋放茄紅素。炒到整體呈現濃稠糊狀就對了(約8-10分鐘)。
  4. 匯合燉煮與蔬菜登場: 把步驟1熬好的香濃牛高湯切塊的牛肉,一起倒入步驟3的蔬菜鍋中。大火煮滾後,轉小火,蓋上鍋蓋燉煮40分鐘。讓蔬菜的精華徹底融入湯裡,牛肉也更軟爛。時間到,加入切絲的高麗菜,攪拌均勻,蓋蓋再燉20分鐘。最後,加入切滾刀塊的馬鈴薯!記得馬鈴薯容易散,這時加入才剛剛好。再燉煮20-25分鐘,直到馬鈴薯熟透但還能保持形狀。
  5. 最終調味與畫龍點睛: 關火!這時才進行最重要的調味。加入鹽、糖(先加一點點,不夠再加),試嘗味道。重點來了: 倒入那1大匙的白酒醋或蘋果醋!醋的酸味非常點睛,能讓湯的層次立刻跳出來,與番茄的酸截然不同。攪拌均勻。(我的血淚教訓: 醋一定要最後加,太早加香氣會跑光光!)如果覺得不夠濃郁,可以再加點番茄糊調整。
  6. 盛盤與靈魂點綴: 熱騰騰的湯盛入碗中,務必撒上一大把切碎的新鮮蒔蘿!那清新的香氣是俄式羅宋湯的靈魂伴侶。搭配一片塗了蒜香奶油的厚片歐式麵包沾著吃,天冷的時候來一碗,真的會感動到想哭!這鍋番茄羅宋湯食譜做起來雖然步驟多,但週末花點時間燉一大鍋,分裝冷凍,平日加熱就能溫暖上桌,非常值得。

台式家常番茄羅宋湯食譜

說實話,每次熬那鍋經典俄式的真的要花好多時間!平常下班回家想吃怎麼辦?沒問題,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就是我的救星!台灣媽媽的智慧,用番茄醬和現成高湯快速提味,省略牛骨湯步驟,蔬菜滿滿,更符合我們日常習慣的口味,而且30分鐘內就能搞定!我媽就超愛這個版本。

食譜特色

快手、清甜、蔬菜豐富是最大優點。少了甜菜根的特殊風味,但多了高麗菜、紅蘿蔔、番茄的自然甜。番茄醬扮演重要角色,風味直接鮮明。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特別適合趕時間、想清爽一點、或者單純不愛甜菜根味道的朋友。我個人覺得,加點台灣的沙茶醬(一小匙就好)進去提鮮,意外地搭!

必備食材(約4人份)

食材分類 材料名稱與份量 快速美味的秘訣
肉類選擇 牛五花火鍋肉片:200克 或 豬梅花肉片:200克 省去燉肉時間,快速熟成
或 素火腿/豆包 (素食版)
蔬菜大軍 牛番茄:大2顆 或 中小3顆 (約400克, 切塊) 番茄是主角!
洋蔥:1顆 (切丁)
紅蘿蔔:1條 (約150克, 切小丁或片)
高麗菜:1/3~1/2顆 (約300-400克, 剝大片或粗絲) 台灣版本的重點,份量多加更鮮甜爽口
馬鈴薯:中型1-2顆 (約250克, 切滾刀塊) 跟經典版一樣,最後才下!
西洋芹:1-2支 (約100克, 切丁, 可省略但推薦加) 增加香氣層次
風味加速器 市售牛高湯或雞高湯:1000ml 品質很重要!選無添加味精的
番茄醬:4-5大匙 (約60-75ml) 快速提供濃郁番茄底味,別怕用!
提味好朋友 大蒜:3瓣 (切末)
月桂葉:1-2片 (可省略)
鹽:約1小匙 (邊煮邊嘗調整)
糖:1/2~1茶匙 (平衡酸味)
白胡椒粉:少許
香油:幾滴 (起鍋前可加)
食用油:1大匙

詳細做法

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保證快速美味,下班回家也能輕鬆煮!

  1. 蔬菜爆香打基礎: 深鍋放油,中火加熱。先下洋蔥丁,炒到軟化透明、香氣出來(約3-5分鐘)。接著放入紅蘿蔔丁、西洋芹丁(如果用),繼續拌炒3分鐘左右。再加入大蒜末,炒出香味(約30秒)。這時空氣中已經充滿誘人香氣了!
  2. 番茄與番茄醬的雙重奏: 放入切塊的牛番茄!翻炒一下,讓番茄稍微變軟。倒入靈魂角色——番茄醬!持續拌炒,讓番茄醬均勻裹在蔬菜上,並且炒到香氣濃郁、顏色變深一點(約2分鐘)。這一步炒香番茄醬,是美味關鍵,千萬別偷懶跳過。
  3. 注入高湯與燉煮:市售高湯倒入鍋中(牛高湯風味較搭,雞高湯較清爽隨喜),攪拌均勻。放入月桂葉(如果用)。大火煮滾後,轉中小火,蓋上鍋蓋燉煮15分鐘。讓蔬菜的甜味和高湯、番茄的味道融合。
  4. 高麗菜與肉片登場: 15分鐘後,加入主角之一的高麗菜(大片或粗絲),攪拌均勻,讓高麗菜稍微沉入湯中。蓋蓋再燉煮10分鐘。時間到,加入切滾刀塊的馬鈴薯!同樣的,為了保持口感,這時才下。繼續蓋蓋燉煮10-15分鐘,直到馬鈴薯熟透。
  5. 快速煮肉與調味: 馬鈴薯熟了之後,轉中大火讓湯保持滾沸狀態。將牛五花肉片或豬梅花肉片(如果是冷凍的要先退冰)一片片分散放入滾湯中(如果是素火腿或豆包也這時加入)。肉片很快變色熟透,大約1-2分鐘。這時就可以開始調味了!加入鹽、糖、白胡椒粉(依個人口味調整)。重要!試味道!酸度夠不夠?甜度是否平衡?不夠酸可以補一點點番茄醬,不夠甜補點糖。(個人祕技: 加一小匙沙茶醬攪拌均勻,試試看,層次更豐富!)最後滴幾滴香油提香(可省略)。關火!
  6. 輕鬆上桌: 熱呼呼的台式番茄羅宋湯就完成了!蔬菜滿滿,湯頭鮮甜帶點微酸,非常開胃。配飯、配麵,或是單喝一碗當輕食都很棒。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真的是我家餐桌的常客,尤其颱風天菜價貴的時候,這一鍋營養滿分又經濟實惠。

創意變化版番茄羅宋湯食譜

玩久了經典和台式,總想來點不一樣的吧?我超愛在廚房裡亂搞(老公常說我在做實驗),試過好幾種變化,分享兩個我覺得超成功、朋友吃了都驚豔的番茄羅宋湯食譜版本!特別適合吃膩傳統口味,想來點新鮮感的時候。

食譜特色

大膽玩轉風味組合!第一款加入韓式辣醬(Gochujang)和泡菜,酸辣過癮瞬間變身韓風料理。第二款則是濃郁升級版,加入鮮奶油營造滑順口感,搭配香料變化,彷彿置身高級西餐廳。這兩款番茄羅宋湯食譜絕對能讓你的味蕾跳起舞來!

必備食材與靈魂客串(約4人份)

基礎材料可以沿用台式版本(肉片、洋蔥、紅蘿蔔、高麗菜、番茄、高湯、番茄醬),但請準備以下關鍵「客串明星」:

變化一:韓式辣泡菜風味

  • 韓式辣醬:1.5 ~ 2大匙(怕辣放1大匙先)
  • 韓式泡菜:150克(切小段,泡菜汁也留2大匙)
  • 板豆腐:半盒(切塊,取代馬鈴薯)
  • 青蔥:1根(切蔥花)
  • 香油:1小匙
  • 白芝麻:少許(裝飾)

變化二:香濃奶油歐風口感

  • 鮮奶油:100ml (動物性鮮奶油為佳)
  • 綜合義式香料:1小匙(或乾燥百里香、奧勒岡)
  • 無鹽奶油:10克
  • 帕瑪森起司粉:裝飾用(可省略)
  • (可選)紅酒:50ml(在爆香蔬菜後加入,煮掉酒精再續步驟)

詳細做法(以變化一韓式風味為例說明流程)

  1. 基礎爆香炒蔬菜: 同台式版本步驟1,先炒香洋蔥丁、紅蘿蔔丁、西洋芹丁(如果要用)、蒜末。
  2. 加入番茄與番茄醬: 同台式版本步驟2,放入番茄塊、番茄醬炒香炒濃。
  3. 注入韓式靈魂!: 在倒入市售高湯之前,先加入關鍵的韓式辣醬!把辣醬放入鍋中,用鍋鏟在蔬菜和醬料中拌炒均勻,大約炒1分鐘,讓辣醬的香氣完全釋放出來。
  4. 加入高湯與泡菜汁: 倒入市售高湯,再加入2大匙的泡菜汁(泡菜的精華!)。攪拌均勻。大火煮滾。
  5. 燉煮與加入高麗菜: 滾後轉中小火,蓋蓋燉煮10分鐘。接著加入高麗菜,攪拌均勻,蓋蓋再燉煮10分鐘。
  6. 豆腐與泡菜登場: 放入切塊的板豆腐(取代馬鈴薯,吸附湯汁超好吃)。再加入切段的韓式泡菜!輕輕攪拌一下,蓋蓋燉煮7-8分鐘讓豆腐入味、泡菜風味融入湯中。
  7. 煮肉與調味: 轉中大火讓湯滾沸,放入肉片(或素料)燙熟。這時試味道,因為辣醬和泡菜已有鹹度,鹽要小心加!可能需要少量甚至不加。主要補點糖平衡辣度(如果太辣的話)。最後淋上香油,撒上蔥花和芝麻!完成!
  8. 歐式濃郁版簡要調整: 如果用變化二歐風版,在做完台式步驟4(加入高麗菜燉煮10分鐘後),加入馬鈴薯燉煮。待馬鈴薯熟透、所有蔬菜軟爛後(台式步驟5完成後),關火。稍微讓湯的沸騰平息一下(約2分鐘),這時才緩緩倒入鮮奶油,一邊倒一邊攪拌均勻(避免油水分離)。加入綜合義式香料和那塊無鹽奶油,攪拌至奶油融化。試味道調整鹽和胡椒即可。風味瞬間華麗變身!撒點帕瑪森起司粉更讚。

番茄羅宋湯 美味關鍵心法總結

玩了這麼多鍋番茄羅宋湯食譜,跟大家分享我歸納出零失敗的終極心法,這些細節真的差很多:

  • 番茄的選擇是靈魂! 一定要選熟透、紅潤、摸起來有點軟的牛番茄。香氣和甜度天差地遠。季節不對時,用進口牛番茄或品質好的罐裝整粒番茄(如Mutti)代替新鮮番茄,搭配番茄糊/番茄醬,效果也不錯!別用沒味道的硬番茄。
  • 番茄糊/番茄醬是濃郁的秘密武器! 不管是經典版的正統番茄糊(Tomato Paste),還是台式版的番茄醬,一定要經過「炒香」這個步驟!直接丟進湯裡煮,風味差十萬八千里。炒到香氣撲鼻、顏色變深就對了。經典版的番茄糊風味更集中層次更深,台式番茄醬則方便快速帶甜味。
  • 甜菜根與否,決定風味走向! 敢嘗試的朋友,經典版一定要放一點甜菜根試試看,那個特殊的土壤氣息和深紅色是俄式羅宋湯的標誌。不敢吃的朋友,台式或創意版就是你的好選擇。
  • 牛肉湯底 vs 現成高湯 vs 蔬果高湯: 經典版的牛骨湯底真的無可取代,濃厚的膠質和肉香是基底。但費時是缺點。台式版用現成高湯(選好一點的品牌)是快速妥協的好方法。素食者可以用大量洋蔥、紅蘿蔔、芹菜、蘋果、乾香菇熬純蔬菜高湯代替,甜度會很高哦!我的素食朋友用這個方法成功複製。
  • 酸味的來源與平衡: 經典俄式靠最後的醋提酸(層次不同),台式則靠番茄醬本身的酸和可能補的醋。醋一定要最後關火前再加,不然香氣會揮發光光!覺得湯太酸怎麼辦?補糖是唯一解!一點點加,邊加邊試,平衡酸味。
  • 馬鈴薯何時下鍋是學問! 無論哪個版本,馬鈴薯請最後半小時左右再加入!太早下鍋會整個煮化掉,湯會變得很濃稠(甚至像勾芡),而且吃不到馬鈴薯塊的口感。滾刀塊大小也要適中。
  • 香草畫龍點睛: 經典俄式的新鮮蒔蘿(Dill)是絕對靈魂,少了它就像滷肉飯沒滷肉(呃,這比喻好像怪怪的)。買不到新鮮的,用乾燥蒔蘿(但味道差很多)或新鮮巴西里(Parsley)替代也行。歐風版則適合義式香料(百里香、奧勒岡、羅勒等)。
  • 時間是美味的催化劑! 經典版的精髓就在於「慢燉」。牛肉湯底燉夠時間,蔬菜燉夠時間,風味才能融合得圓潤飽滿。煮好後,隔夜再加熱再吃,味道通常會更融合、更美味!這是燉煮類湯品的共同優點。台式版雖然快,稍微放一下再喝也會更好喝。
  • 個人化調整是王道! 湯的鹹淡、酸度、甜度、蔬菜軟硬度、肉的份量,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喜歡什麼!食譜只是骨架,大膽地邊煮邊嘗邊調整吧!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最重要的精神,就是做出「你心中最愛的那一碗」!

Q&A 番茄羅宋湯疑難雜症一次解

Q:我想做素食的番茄羅宋湯,有什麼好建議嗎?

A:沒問題!素食版也可以超好喝!關鍵在於:

  • 湯底: 用蔬菜高湯!自己煮最棒:用洋蔥、紅蘿蔔、西洋芹、蘋果(半顆)、乾香菇(幾朵提鮮)、玉米、高麗菜梗,加水小火熬一小時以上。過濾後就是鮮甜湯底。懶得煮就用無添加味精的市售蔬菜高湯。
  • 取代肉類: 傳統牛肉的「口感」可用豆包、油豆腐、天貝切塊取代。菇類(如香菇、蘑菇、杏鮑菇)炒香後加入,能提供類似肉的「鮮味」和口感層次。根莖類(如南瓜塊)煮軟後也能增加飽足感。我自己很愛放炒香的鴻喜菇和板豆腐!
  • 鮮味來源: 除了菇類和番茄,可以加一小匙醬油香菇素蠔油增加深度(但顏色會變深),或者在最後關火前加一點點白味噌攪勻提鮮。經典版的「醋」提酸依然重要!記得最後再加喔!蔬菜份量可以放得更豪邁,高麗菜多加點超好吃。素食版的番茄羅宋湯食譜一樣可以很精彩!

Q:煮好的番茄羅宋湯可以放多久?怎麼保存最好?

A:番茄羅宋湯是非常適合保存的食物!

  • 冷藏: 完全放涼後,裝入乾淨密封容器(玻璃盒最好),放入冰箱冷藏,建議3-4天內吃完。每次取用要用乾淨的湯匙舀,避免污染整鍋。
  • 冷凍: 想要保存更久(1-2個月都沒問題),強烈建議冷凍!同樣要放涼,分裝進密封冷凍袋冷凍專用盒(記得留點膨脹空間)。重點:如果湯裡有馬鈴薯塊,冷凍再解凍後口感會變得粉粉糊糊的,不喜歡這種口感的人,建議冷凍前先把馬鈴薯撈掉! 其他蔬菜影響較小。冷凍的湯取出後,可以隔水加熱或直接倒進鍋裡小火加熱解凍煮沸。味道一樣棒!上班族週末煮一大鍋冷凍分裝,是超方便的備餐選擇。這份番茄羅宋湯食譜的成品真是懶人福音。

Q:為什麼我煮的番茄羅宋湯總覺得不夠濃郁?問題可能出在哪?

A:湯不夠濃郁有幾個常見原因,可以一一檢視:

  1. 番茄香氣沒炒出來: 這是關鍵!無論是番茄塊還是番茄糊/番茄醬,一定要先用油炒香、炒到濃稠(番茄糊炒到顏色變深),直接丟水裡煮風味差很多。
  2. 湯底太稀薄: 經典版如果牛骨湯熬的時間不夠(少於2小時)、水量加太多,或沒用到牛骨,風味自然單薄。台式版若用了味道很淡的便宜高湯或水加太多,也會稀釋。補救:可以額外多炒一些番茄糊(2-3大匙),炒香後加入湯中滾一下,增加濃度。或者最後開蓋大火稍微收一點湯汁(但小心別煮乾)。
  3. 番茄用量不足或品質差: 番茄是主角!份量要足,且一定要挑成熟夠紅夠軟的,香氣才夠。季節不對時,補一點番茄罐頭或加倍番茄糊/醬。
  4. 燉煮時間不足: 蔬菜的精華需要時間釋放到湯裡。特別是經典版,蔬菜炒香後加入高湯,一定要蓋蓋小火耐心燉煮足夠時間(至少40分鐘以上)。
  5. 忘了「酸」的平衡: 最後那點醋(經典版)或番茄醬本身的酸(台式版),是讓湯「活」起來、層次分明的關鍵。酸味能襯托出其他風味。試試在最後關火前,加1/2茶匙醋或一點點番茄醬,攪拌均勻再嘗嘗看,也許就差這一點點!
  6. 鹽度沒到位: 鹽能提引所有食材的味道。不夠鹹的湯喝起來就是平平淡淡。最後階段一定要試味,鹽要慢慢加,加到足夠(但別過鹹),整個湯的風味才會立體起來。希望這些檢查點能幫你找出那鍋完美番茄羅宋湯食譜的盲點!